1、饲料多样化供应

羊的饲料种类甚多,可分为植物性饲料、动物性饲料、矿物质饲料及其他特殊饲料。其中,植物性饲料(包括粗饲料、青贮饲料、多汁饲料和精料)对羊特别重要。羊喜食多种饲草,若经常饲喂少数的几种,会造成羊的厌食、采食量减少、增重减慢,影响生长。因此要注意增加饲草品种,尽可能地提高羊的食欲。更换饲料应由少到多逐渐过渡,避免突然换料。

2、定时定量饲喂

实践证明,定时定量少喂勤添饲喂可使羊保持较高的食欲,并减少饲料浪费。每天可饲喂3次,早晨7:30- 8:30、中午 1:00~1:30、下午 7:00~8:00各饲喂1次。精饲料与粗饲料应间隔供给,青贮饲料和多汁饲料也应与青干草间隔饲喂,每次喂量不宜太多。

饲喂日程应根据饲料种类和饲喂量安排,通常是先粗料后精料。精料喂完后不宜马上喂多汁饲料或抢水喝,否则,羊胃严重扩张,逐渐变成“大腹羊”。饲喂青贮饲料要由少到多,逐步适应;为提高饲草利用率,减少饲草的浪费,饲喂青干草时要切短,或粉碎后和精饲料混合饲喂,也可以经过发酵后饲喂。每天自由饮水 2~3次。

3、合理分群,稳定羊群结构

在规模化、集约化养羊生产中,合理分群,稳定羊群结构是保持较高生产率的基础。规模化羊场应按照不同品种、不同年龄、不同体况,将羊群分为公羊舍、育成羊舍、母羊舍、哺乳母羊舍、断奶羔羊舍、病羊舍及育肥羊舍,并根据各种羊的情况分别饲养管理。

据统计,理想的羊群公母比例是 1:36,繁殖母羊、育成羊、羔羊比例应为 5:3:2,可保持高的生产效率、繁殖率和持续发展后劲。每年入冬前要对羊群进行一次调整,淘汰老、弱、病、残母羊和次羊,补充青壮母羊繁殖,并推行羔羊当年育肥出栏。

4、加强运动

每天保持充足的运动,才能促进新陈代谢,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。夏季时常保持羊舍与运动场连通,便于羊只自由出入进行活动。其它季节应与保暖措施结合,合理安排。冬季宜选择天气较好时运动。种公羊非配种季节每日运动量不低于 4小时,配种季节可适当缩减。母羊怀孕后期也可适当加强运动,以保证良好的体况,促进胎儿发育,有利于分娩。

5、做好饲养卫生和消毒工作

日常喂给的饲料、饮水必须保持清洁。不喂发霉、变质、有毒及夹杂异物的饲料。母羊怀孕后,禁止饲喂棉籽饼、菜籽饼、酒糟等饲料。日常饮水要清洁卫生充足,怀孕母羊、刚产羔的母羊供应温水,预防流产或产后疾病。饲喂用具经常保持干净。羊舍、运动场要经常打扫,每月作一次常规消毒。羊舍四周环境要不定期铺撒生石灰来消毒。羊场大门设消毒池对进出车辆进行消毒,门卫室设紫外线灯,对进入羊场的工作人员实行消毒。严禁闲杂人员进入场区。要坚持自繁自养,尽可能不从疫区购羊,防止疫病传播。如果必须从外地引入时,要严格检疫,至少经过 10~15天 隔离观察,并经兽医确认无病后方可合群。定期进行疫苗注射。

6、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

驱虫的目的是减少寄生虫对机体的不利影响。一般每年春秋两季要对羊群驱肝片吸虫一次。对寄生虫感染较重的羊群可在 2~3 月份提前治疗性驱虫一次;对寄生虫感染较重的地区,还应在入冬前再驱一次虫。常用的驱虫药物有四咪唑、驱虫净、丙硫咪唑、虫克星(阿维菌素)等,其中丙硫咪唑又称抗蠕敏,是效果较好的新药,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~20 ㎎,对线虫、吸虫、绦虫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。研究表明,针对性地选择驱虫药物或交叉使用 2~3 种驱虫药等都会取得更好的驱虫效果。 为驱除羊体外寄生虫、预防疥癣等皮肤病的发生,每年要在春季放牧前和秋季舍饲前进行药浴。

7、坚持进行健康检查

在日常饲养管理中,注意观察羊的精神、食欲、运动、呼吸、粪便等状况,发现异常及时检查,如有疾病及时治疗。当发生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,应立即隔离,观察治疗,并根据疫情和流行范围采取封锁、隔离、消毒等紧急措施,对病死羊的尸体要深埋或焚烧,做到切断病源,控制流行,及时扑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