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肠脱出是直肠末端的一部分向外翻转,或其大部分经由肛门向外脱出的一种疾病。病初仅在排粪或卧地后有小段直肠黏膜外翻,排粪后或起立后自行缩回。如果长期反复发作,则脱出的肠段不易恢复,形成不同程度的出血、水肿、发炎,甚至坏死穿孔等。

【病因】

发病原因是肛门括约肌脆弱及机能不全,直肠黏膜与其肌层的附着弛缓或直肠外围的结缔组织弛缓等,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。直肠脱出多见于长期便秘、顽固性下痢、直肠炎、母羊分娩时的强烈努责,或久病体弱,或受某些刺激因素的影响,使直肠的后部失去正常的支持固定作用而引起。

【诊断】

根据病羊临床症状及脱出的肠段来判断本病。

【防治】

首先要排除病因,及时治疗便秘、下痢、阴道脱出等原发病。认真改善饲养管理,多给青绿饲料及各种营养丰富的柔软饲料,并注意适当饮水,这是预防发病和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。

1.病初,若脱出体外的部分不多,应用1%明矾水或0.5%高锰酸钾水充分洗净脱出的部分,然后再提起患羊的两后腿,用手指慢慢送回。

2.脱出时间较长,水肿严重时,可用注射针头乱刺水肿的黏膜,用纱布衬托,挤出炎性渗出液。对脱出部的表面溃疡、坏死的黏膜,应慎重除去,直至露出新鲜组织

为止。注意不要损伤肠管肌层,然后轻轻送回。为了防止复发,可在肛门上下左右分四点注射1%普鲁卡因酒精溶液20ml;也可在肛门周围作烟包袋口状缝合,缝合后宜打以活结,以便能随意缩紧或放松。

3.对黏膜水肿严重及坏死区域较广泛的病羊,可采用黏膜下层切除术。在距肛门周缘1cm处,环形切开直达黏膜下层,向下剥离,翻转黏膜层,将其剪除,最后将顶端黏膜边缘,用丝线作结节缝合,整复脱出部分,肛门口再作烟包袋口状缝合。

术后注意护理,并结合症状进行全身治疗。